说命运
作者:张子猷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就是把命运与人的自身关联起来。但命和运既是单独存在又是又是相互做用的,先有命而后有运.
关于人的有限性和人性的缺损,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都有过论述。蒙田在«随笔录»里曾连篇累牍地论述人的有限与无知;帕斯卡尔在«思想录»中认为人在自然中是十分渺小的,"在各方面都是有限的",只是一个"虚无";叔本华认为人生是一片苦海;克尔凯郭尔认为人是有罪的。几乎所有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无论是基督教存在主义哲学家还是无神论存在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人是有限的存在。尽管他们有的对人的理解过于悲观,但他们道出了人的有限性与世界的无限性这一辩证规律。
古希腊悲剧往往被人们称为"命运悲剧"。所谓"命运悲剧"是指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同命运对抗,其结局则是他(她)无法逃脱命运的罗网而归于毁灭。自由意志与命运的冲突,向来被认为是古希腊悲剧的主旋律,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都涉及到了自由意志与命运冲突的主题。
人们都认为俄狄浦斯是无辜的,因为还在他出生之前,杀父娶母的悲剧就已经安排好。他的智慧,他的求知求真,他的诚实勇敢,他的责任感,所有的一切,不仅没有使他逃脱命运的魔掌,相反使他陷人到命运的怪圈中。
这场可怕的毁灭是在俄狄浦斯自以为理性的举止中,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的。俄狄浦斯不明真相,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导致可怕的毁灭,这不能证明他是无辜的。
而剧终时,俄狄浦斯甘愿接受惩罚,表明他对自己承担责任是认同的。假如把悲剧的原因定格在俄狄浦斯身上,命运就意味着人的有限性,意味着人性的某种缺损。它也是一种异己力量,不过是涌动在人的内心深处,支配着人的行为,而不被人所意识。
他想否定的恰恰就是事实,就是真相;他蝎尽全力寻找的,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理性引导他朝着与目标背离的方向走去。一切都事与愿违。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第一,理性包含着为达到实际目标而对最有效手段的选择,有很浓的功利色彩。那条看起来似乎与自己无关的神谕,当然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第二,理性的张扬最初是以征服自然与外部世界为起始点,人类的自我本质一直处在理性认识的盲区。就像俄狄浦斯,他才智横溢,能洞悉自然,能破解斯芬克斯之谜,能观察别人的妒忌与阴谋。但是,当他辨认自己的身份,审视自己的行为时,他的智力与理性显得有些捉襟见肘。
在原始人看来,这个世界没有偶然的事件,命运与神灵是一组可以交替使用的概念。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由某种神秘的看不见的力量引起的。他们把那种自己无法控制又难以解释的力量归属于神灵。命运则常常以神灵意志的面目出现,它既神秘又强大,是一种外在于人类的异己力量。它或体现人与自然的矛盾,比如汶川地震,生与死;或是人与社会矛盾的象征,比如暴力流血、阶级对立和社会动荡等。
在我国的传统观念中,人们的富贵贫贱,吉凶祸福,以及生死寿夭,贷殖营利,无一不取决於冥冥之中,这种非人类自身所能把握的力量,即命运是也。
命运的观念,源远流长,由夏经商历周,至春秋时,孔子弟子子夏说:"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可见孔门弟子是信奉命运的。孔子进一步指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宋国的桓魋有一次想谋害他,孔子声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总之,在孔子看来,一个人的生死存亡,富贵贫贱完全与高悬於天的命运有关,绝非尘世碌碌众生的力量所能改变,故孔子又说:"不知命,无以为为君子也。"
孔子这种"命运"的思想,又在後来的大儒孟子身上得到了新的反映。«孟子.万章»上篇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意思是说,没有叫他做,他竟做了,这就是天意;没有人叫他来,而他来了,这就是命。同时,他还举例说明:尧、舜的儿子都不肖,是因为舜禹为相的时间太长,所以,尧舜的儿子不有天下,禹的儿子启贤能,而益为相的时间又短,所以启能得到天下。以上这些都不是人力所为而自为,不是人力所致而自至。从理来说,这属於天意,对人来说,这属於命运。
然而自古至今反对这种思想的声音从未停止,宋代费衮在其«粱溪漫志»中有一篇证明四柱预测不可信的文章,他首先指出按八字的计算方法,一天有12个时辰,一年有4320种命运,再分男女一个甲子60年也不过51.84万种命运,然后他驳斥到:今一郡户口不下数百万,则同年同月同日同时者多矣,又何贵贱贫富一致耶?
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初看起来确实比较唬人,有时亦令初学者惑然,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己经在命理学中了.因为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人的一生无非就富贵贫贱智愚寿夭,或福泽绵长操劳奔波.或其中有其二者三者四者在同一人兼而有之其形态结果最多不会过万.而按照费衮反驳八字的理论其51万多种命运已经把以上形态完完全全包含在内了.而每个人的后天之运大体上也就是福祸平三种形态,再细分可为因祸而福或因福至祸或进财进爵或意外之害或兼而有亦肯定在51万以内矣.若再细分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比如说性格,有西方学者研究的结果最多把人的性格也就分成150多种;再说工作,说有360行按现在的市场细分就算有36000行亦都包含其中矣.命理学研究者应该做的是研究如何在理论与应相适应与相结合及精深度的问题.
最后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人们常说的命运,实际上就是业因果报,因果报应,即"因果"。是佛教的基本原理之一。"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结果,也叫果报。因也就是"业","业"就是指身心活动,分为身、口、意三业。"报"就是业的报应,即由三业的善恶所导致的後果。我们凡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甚至动一个念头,都是种因。随其善恶的性质和分量,都有恰如其分的结果在後面,迟早总要自己承受的。概括说,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