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易学研究会社科学术年会
——陈抟易学简介
谢 涛
2013年12月8日,由成都市社科联、成都日报主办,成都市易学研究会承办的“社科学术年会”活动在“成都市退休职工活动中心”举行。会议由副会长、秘书长谢涛主持,会长刘宗炎、名誉会长皮天祥、王世廉、副秘书长曾华秀、常务理事钟义源与学会会员、易学爱好者共30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陈抟易学简介”,由谢涛先生主讲。
陈抟(871年—989年)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汉族,出生地暂无定论,有四川安岳、河南鹿邑两种说法。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隐士。陈抟继承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道教修炼方术和儒家修养融为一炉,对宋代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睡仙”、希夷祖师等。曾隐于武当山九室岩,后移至华山云台观,多著述。是传统神秘文化中富有传奇色彩的一代宗师,在民间留下了众多神奇的传说故事,被老百姓当作得道神仙。
陈抟在中国易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主要是由于他对易学传承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其一,陈抟复 活了象数易学。象数易学发展到汉末达到了顶峰,一字一句必有其征的以象注《易》法已山穷山尽,经晋唐玄学易的冲击,很快趋向式微。陈抟从道家入手,参证易 学,发明图说,彰显象数,一改象数学原有的繁琐、乏味的注经方式,使象数易学绝处逢生,再度向前发展,在易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 二,陈抟将秘传的先天图、太极图、无极图、河图、洛书等宝贵的易图公诸于世。河图、洛书在《易传》、《尚书》、《春秋纬》等书籍中早有记载,但图形一直未 见传世,陈抟将得自秘传的这些易图公诸于世,让世人见到它们的真面目,后来这些易图又被朱熹收入《周易本义》,从而成为官方认可的易学基本内容,对中华文 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 三,陈抟易学继承和恢复了汉代以前古易重视阴阳象数,而不涉五行生克的传统。汉代五行学说成形之前,易学的主要符号就是由“阴阳”、“三才”组成的先天八 卦,断卦也主要采用象数分析法;五行学说的形成和广泛传播,对古易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广为流传的“后天八卦”(也称“文王八卦”)其实就是汉代易学家将 五行思想与阴阳八卦体系强行融为一体的产物。先天八卦图的八卦排列方式清晰地呈现了阴阳消长的规律:震离兑乾是阳生到阳极的过程,巽坎艮坤是阴生到阴极的 过程;而且先天八卦图高度契合自然界的真实状态:天地居于上下,日月出于东西,山泽同处地理,风雷行于天空。但五行学说形成之后,由于儒家学派的大力推广,迅速成为了汉代的主流学术思想,极大影响了汉代易学家的宇宙观,他们按照五行学说的 要求,创造出一种新的八卦排列方式:原本位于八卦图最上部象征天的乾卦被放到了西方金的位置,而位于八卦图最底部象征地的坤卦被放到了西南象征土的位置, 而象征日月的坎离窃取了天地的本位,其他四卦也分别放到了符合五行要求的位置。这样改造过后,八卦图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五行图,完全无法反应世界的本来面 目,更无从体现阴阳消长的核心思想。陈抟传出先天图、无极图,更在《麻衣道者正易心法》和《扶摇子易数玄机秘传心法》等先天易学纲领文字中,反复强调“先 天为本”;并认为后天八卦的流传严重歪曲了易学的核心思想——“易道不传,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还明确提出“学易当于羲皇心地上驰骋,毋于周孔脚迹下盘桓”。这些文字都明确指出,先天八卦才是易学的正脉。陈抟的这些重要观点,对后世的易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
其 四,陈抟的易学活动是宋代易学传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传出的易图辗转传到刘牧,导致了《易数钩隐图》这一易学图书巨著的问世;周敦颐据他传出的太极图写 出了太极文化的纲领之作——《太极图说》;他的间接传人邵雍以先天八卦为基础,写出了《皇极经世书》这一鸿篇巨制,将先天八卦的思想传播和实际应用推向新 的高度。
其五,陈抟除了易学理论方面的卓越贡献之外,还传下了大量的应用术数,民间广为流传的“麻衣神相”、“河洛理数”、“紫微斗数”、“九爻易”等都直接由他创编或者传播。
谢涛先生认为,陈抟易学是中国易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的当今时代,深入挖掘陈抟的易学宝藏,继承陈抟的易学思想,是当代易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